這標題,夠清楚了吧?

motor_oil.jpg    

CPI 這家公司的苟且,從使用手冊就可以看得出來。手冊第三頁寫著:

指定油品之規格:SAE 5W/50 API SL/CF

但是手冊第30頁卻寫:

推薦規格機油: SAE 15W/40 API SG/CD 以上。

到底要用哪一種?

 

賣我車的車行說,用10W/40。另一家車行說隨便,有MA就可以。

 

這邊先解釋一下機油規格的意義吧!

SAE:國際動力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這個協會定了一大堆規格,包括各種機械用的機油(潤滑油)的規格。

5W/50 這樣的數字的意義是

前面的5W代表機油「低溫環境下的黏度」,數字越低,能忍受的溫度越低。低溫時機油很黏,如果天氣太冷,機油凍結,引擎啟動時沒辦法得到足夠的潤滑,會對機件造成嚴重傷害。一般來說,10W的機油,已經可以忍受零下二十五度的低溫,在台灣夠用了。

後面的 50 是機油的號數,代表「高溫環境下的油膜韌度」,也就是機油可以忍受高溫的能力,數字越高,越適合激烈操駕、高轉、散熱效率比較差的引擎。也就是常溫下越「黏」。

(不過,由於科技的進步,很多新配方的高號數機油,在常溫下也是稀稀的,像是某廣受好評的 A 牌 10W/60 機油,就我的感覺,跟一般40號摸起來差不多)

中油賣的那種只有單一號數的 #40號機油,最低工作溫度好像是 -9度,零下九度,在台灣其實夠用了。

 

(SAE 規格的說明,包括單/雙級數的差別,請參考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otor_oil

 

API:美國 blahblah 協會,這家的規格很簡單,從 SA、SB、SC、SD、、、、、一直排下去,越後面的規格越新。

(尊重一下,這家的正式名稱是美國原油學院,Amer~ Petro~ Insti~~ 懶得查了)

另外那個 C 沒啥用,因為它是給 Commercial 引擎,也就是柴油引擎用的(S是 Service,指的是一般汽油引擎)

 

ILSAC:國際潤滑標準驗證委員會,英文請自己翻譯吧~ 反正就是一個字對一個字翻啦~

 

ACEA:歐洲汽車啥的協會

 

JASO:有 J 的就是日本囉! MA 規格就是 Jaso 訂的。

 

其他:什麼 Ford WSS啦~ Benz MB啦~ VW啦~ PSA啦~ 都是各家車廠為了商業競爭,自己訂出來的規格標準。如果不是開他們家的車,根本不用理它。

 

其中特別要解釋一下的是 MA 這個 JASO 專有規格。大部分檔車的離合器是泡在機油裡面的,機油如果太滑,甚至出現離合器打滑空轉的現象,在上個世紀末,由於環保意識興起,本來普遍用在離合器片的材料「石綿」被禁用了,新材料的研究還不太完整,所以常發生「機油太滑」的狀況,為了因應這種現象, JASO 特別訂了 MA 標準,來驗證機油會不會「太滑」,適不適合用在「有離合器」的機車上。歐洲人當然不管小日本怎麼想,不過日本有四大車廠,機車行銷全世界不知多少國家,所以 MA 這標準還滿普遍的。不過,時至今日,離合器片的製造材料早就進步再進步了,已經不那麼容易打滑了。有沒有 MA 認證也不太那麼重要了。

 

要注意的是:有MA認證的機油當然有止滑功能,不過沒有 MA 認證的(像是歐洲廠商生產的機油)也不見得就會打滑。而且,一般人小車隨便騎騎又不是出國比MotoGP動輒一兩百匹馬力全油門催下去,要求沒那麼高啦~

 

 

我稍微打聽+Google了一下別人用什麼機油:

一、某位在產業道路上跑60km把我海放的大哥,用的是中油SAE40,一加侖三百多塊那種。

二、某位百萬大鳥車主,用的是「不知道」機油,反正付錢就好。

三、某位音樂愛好者,用的是一升四百塊的高檔競技用油。

四、大部分機車部落格都寫:高興就好。

五、某個林道車手,用的是競技級 Maxima 機油,也是一罐四五百塊。

 

 

考慮了一下,我的想法是:

一、台灣天氣很熱,現在也快夏天了。所以後面那個數字要大一點,前面那個數字不重要。

二、我的荷包很小,所以太貴的買不起。

三、MA不難找,那就MA吧~

四、CPI車很爛,吃太好也是拉掉,搞不好還會烙賽。

 

 

最後選了某牌的 4T  10W/40,API SL,有MA的。至於是哪個牌子?等我用個十罐以上,有點心得了再說吧!

2013.Feb 補充:後來根本只用了幾罐就換牌子了,到現在前前後後用了十幾種機油,從沒發生過什麼「低溫啟動不良、高溫拉轉不順、離合器打滑」的狀況,從一罐幾十元的汽車用礦物油,到一罐四五百元的進口競技用油都差不多。差別好像只有衰退的速度而已,貴一點的機油衰退比較慢,賤一點的機油衰退比較快。

 

網路上找到一份所謂的台製「神油」列表,所謂的神油就是,價格很神,用了之後如果po上網分享心得,網友會說「施主請節哀」 XD

1.BAFU
2.司博耐Sportline 
3.富士FK
4.日都
5.鬼頭渦流
6.ZUGATTI路加堤
7.Freedom 飛登 
8.傳奇石油
9.VIAN威拿機油 
10.KP
11.HC SOUP
12.MIP
13.ORISTAR
14.JD
15.FONBOW
16.LEWIS 
17.TSD 
18.DOP
19.MAX Sports Power 
20.MEGA FOX
21.RED BULL 紅牛機油
22.SUZUKA 鈴鹿機油
23.快.飛.猛.飆.爽
24. Q OILS 
25.APP
26.KOSO
27.南佳斯
28.板井
29.SOLI
30.Formula Z
31.OCT
32.TNT 
33.HRS


在 http://blog.yam.com/gabrielchang/article/8905897 看到以下資料,抄來給大家參考看看:

黏度等級

低溫黏度最大值

可流動的下限溫度

100。C黏度最大值

100。C黏度最小值

0w

3250 at -30。C

-35。C

3.8

5w

3500 at -25。C

-30。C

3.8

10w

3500 at -20。C

-25。C

4.1

15w

3500 at -15。C

-20。C

5.6

20w

4500 at -10。C

-15。C

5.6

25w

6000 at -05。C

-10。C

9.3

20

5.6

9.3

30

9.3

12.5

40

12.5

16.3

50

16.3

21.9

60

21.9

26.1

  簡單歸納下列(在台灣)機油黏度選擇要點讓大家參考。

W前的數字選用(in Taiwan):
冬天選0W、5W、10W;夏天選15W、20W
新車選0W、5W;一般車輛選10W、15W;老舊車輛選20W
住高山低溫區選0W、5W;住平地常溫區選10W、15W、20W

W後的數字選用(in Taiwan):
一般車輛或新車選40、50;老舊車選50
平順操控者選40;操駕激烈者選50、60
新車無吃機油選40;車吃機油選50
輕負荷小車選40;重負荷大車選50、60
短程通勤者選40;高速公路或長途用車多者選50、60
平路行駛者選40;常塞車、常慢速爬山者選50、60
欲較省油者選40;欲引擎較靜者選50、60

  黏度是潤滑油最重要的單一性質,但不能單靠黏度去判斷油品的好壞(黏度大小不等於品質),就如同我們吃麵、粗麵條和細麵條,那一種品質好(粗細不等於品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